「三日好天就演戲,三日下雨就借米。」
這一句長輩常說的俗語,也道盡了早期做陶瓷需要看天吃飯的苦衷。

尖山埔路─鶯歌陶瓷老街。

不同於其他老街的懷舊風情,鶯歌陶瓷老街所呈現的樣貌是如此新穎。許多人不禁懷疑,這是所謂的老街嗎?答案是肯定的,陶瓷老街的老,所代表的是這條街道背後的歷史痕跡,是前人在此辛苦打拚揮灑汗水的地方。



【過去煙囪林立的情景】
◎翻攝自 《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 北縣文化51 第40、41頁 攝影:鄭桑溪》

當時在尖山埔路上則是聚集了許多製陶世家,問起長輩關於過去製陶的種種,他們總是相當得意的說著那時的風光。

以過去燃煤的生產方式,讓鶯歌成為煙囪林立的鄉鎮。就有如此一說,鶯歌的地名的由來,是因為沒下雨的鶯歌是土層飛舞【營朋朋(台)】,下過雨的鶯歌則是滿地泥濘【鴿鴿(台)】。

在生產技術的進步與改變,現在鶯歌的老煙囪只剩下個位數,當初無法保留位在陶瓷老街的那座煙囪,實在這是相當令人感到惋惜。



鶯歌陶瓷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,曾經台灣陶瓷生產是以北投地區為主,然而北投的禁燃生煤政策,以及鶯歌剛好引進新技術天然瓦斯,這一切的一切的天時地利人和,讓鶯歌取代北投成為台灣的陶瓷重鎮。

現在大家所見到的老街是政府在1999年時將鶯歌尖山埔路進行整頓,鋪設人行步道,正式命名為鶯歌陶瓷老街。




發展到現在,鶯歌的陶瓷生產角度從過去的日常生活用品,漸漸轉變成兼具實用與藝術的方向。雖然少了許多大型工廠,但也誕生許多個人工作室,仍然有許多陶藝家在努力著、創作著。默默進行創作的他們,需要支持與鼓勵,找時間來鶯歌逛逛,感受他們的付出吧


~交通資訊~
一、如果您是開車來
1.北二高(國道3號)三鶯交流道下→三鶯路→三鶯大橋→文化路直走→尖山埔路。
2.中山高(國道1號)南崁交流道下→桃鶯路→鶯桃路→尖山埔路(陶瓷老街)。
3.樹林方向:中正一路→中山路→國慶街→尖山埔路(陶瓷老街)。

二、如果您是搭火車來(鶯歌站下車)
 由文化路出口出站後右轉,沿著文化路步行約5分鐘可遇見鐵路涵洞,穿過涵洞並且左轉為重慶街,沿著重慶街走約3分鐘(路口有萊爾富),看見上坡努力走上來即可抵達鶯歌陶瓷老街。

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陶禮&禮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