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托」用手掌承舉的意思。

象徵著茶主人以雙手為您奉上這杯用心泡的茶,在如此多樣的茶具當中,杯托的角色總是容易被忽略,因為它默默扮演著襯托杯子的角色。




杯托的用途主要就是在於防止燙手且方便拿取,在古代是席地而坐,在端起杯子時顯得有些吃力,於是就想出以杯托來協助拿起杯子。

而在唐宋時期,因為當時的喝茶方式與現代不同,所使用的杯子較大(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茶碗),而杯托的樣式更是相當有趣,有的像是燭台的高足,也有盤子狀的杯托,茶碗下的杯托整體顯得相當大氣。




現代所使用的小杯喝茶,所發展出的杯托則是較為精巧,而最特別的是台灣所發明且特有的雙杯喝茶方式,主人先將茶先倒入聞香杯(高杯),之後再由我們自己親自操作由聞香杯倒入飲杯(矮杯),先聞高杯的茶香,然後再來品茶。雙杯的使用,除了帶給我們在喝茶時互動的感覺之外,也讓杯托發展成較長的形狀。



杯托的使用除了防止燙手之外,也有衛生上的考量,為了避免直接接觸到杯緣,以杯托的方式端給客人,是較為妥當且禮貌。有了杯托的襯底,也可避免水漬直接灑在桌子上。

而常見的杯托材質有竹子、木頭、布,甚至還有銅製以及錫製的杯托,而除了簡單款式的杯托,也有許多創作者會在杯托上以雕刻的方式呈現,甚至還有將大片葉子經過特殊處理成較硬的質感來使用。




在杯托的選擇上,除了方便使用以及顏色搭配之外,親手拿取看看也是很重要的,試試看杯子在杯托上是否容易滑動,以及拿取時的重心是否穩定,這關係到我們在端茶時的使用,以避免將茶打翻。


杯托的樣子,猶如我們以雙手捧杯的方式為您奉上這杯茶,獻上我們最誠摯心意,當你喝下這杯茶,心也就暖暖的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陶禮&禮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